欢迎访问:馨雨听书网,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你们!
  • 评书
  • 戏曲
  • 财经
  • 经典
  • 粤语
  • 广播剧
  • 相声小品
  • 诗歌散文
  • 文学名著
  • 百家讲坛
条件查询

更多>>文学名著本月点播排行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文学名著  »  医古文课文朗读

医古文课文朗读
  • 医古文课文朗读

    加载中...
  • 小说状态:
  • 小说作者:佚名  
  • 小说主播:佚名  
  • 小说类型:文学名著
  • 更新时间:2019-06-05 17:33
  • 在线点播列表(无需安装任何插件,即可快速播放)
  • 01_秦医缓和
  • 01附_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
  • 02_扁鹊传
  • 02附_辨物
  • 03华佗传
  • 03附_华佗论
  • 04_皇甫谧传
  • 05_丹溪翁传
  • 06_钱仲阳传
  • 07_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
  • 08_汉书艺文志_序及方技略
  • 09《伤寒论》序
  • 10_新修本草_序
  • 11_外台秘要_序
  • 12_黄帝内经素问注序
  • 13_本草纲木原序
  • 14_类经序
  • 15_串雅序
  • 16_温病条辨叙
  • 17_宝命全形论
  • 18_百病始生
  • 19_气寿
  • 20_养生论
  • 21_极言
  • 22_大医精诚
  • 23_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
  • 24_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
  • 25_赠贾思诚序
  • 26_医俗亭记
  • 27_诸家得失策
  • 28_病家两要说
  • 29_不失人情论
  • 30_秋燥论
  • 31_与薛寿鱼书
  • 32_医案六则1
  • 32_医案六则2
  • 32_医案六则3
  • 32_医案六则4
  • 32_医案六则5
  • 32_医案六则6
  • 33_药论四则1白矾
  • 33_药论四则2论汤散丸
  • 33_药论四则3菊
  • 33_药论四则4制药论
  • 34_素问_注文四则1
  • 34_素问_注文四则2
  • 34_素问_注文四则3
  • 34_素问_注文四则4
  • 35_医书凡例三则1
  • 35_医书凡例三则2
  • 35_医书凡例三则3
  • 01医师章
  • 02秦医缓和
  • 03素问三则
  • 04灵枢三则
  • 05解蔽
  • 06尽数
  • 07精神训
  • 08楚惠王吞蛭辨
  • 09扁鹊倉公列传
  • 10华佗传
  • 11郭玉传
  • 12宋清传
  • 13逊思邈传
  • 14东垣老人传
  • 15丹溪翁传
  • 16李时珍传
  • 17徐灵胎先生传
  • 18七发
  • 19思贤
  • 20养生论
  • 21道意
  • 22神灭论
  • 23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
  • 24表医者郭常
  • 25述医
  • 26赠医师葛某序
  • 27赠医师何子才序
  • 28与薛寿鱼书
  • 29大医精诚
  • 30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
  • 31标幽赋
  • 32不治己病治未病论
  • 33张仲景伤寒立法考
  • 34诸医论
  • 35不失人情论
  • 36病家两要说
  • 37小儿则总论
  • 38用药如用兵论
  • 39理瀹骈文二则
  • 40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
  • 41伤寒论序
  • 42脉经序
  • 43甲乙经序
  • 44新修本草序
  • 45黄帝内经素问注
  • 46良方自序
  • 47本草纲木原序
  • 48类经序
  • 49医方集解序
  • 50伤寒论注自序
  • 51串雅序
  • 52温病条辨叙
  • 53上东垣先生启
  • 54菊
  • 55_1朱丹溪治痢
  • 55_2误补益疾
  • 55_3豁痰流气通经
  • 56_1方书宜人共识说
  • 56_2医须周察
  • 56_3脉理不可臆断
  • 57_1韩康
  • 57_2壶翁
  • 58鉴药
  • 59药戒
  • 60鼻对
  • 61《周易》三则
  • 62洪范
  • 63_a诗经_七月
  • 63_b诗经_采薇
  • 64蹇叔器师
  • 65勾踐栖会稽
  • 66触讋说赵太后
  • 67老子三章
  • 68论语十则
  • 69兼爱中
  • 70齐恒晋文之事
  • 71逍遥游
  • 072天论
  • 73五蠹
  • 74疑似
  • 75大同
  • 76哀郢
  • 77风赋
  • 78谏逐客书
  • 79李将军列传
  • 80苏武传
  • 81陈情表
  • 82兰亭集序
  • 83涉务
  • 84滕王阁序
  • 85进学解
  • 86五代史伶官传序
  • 87前赤壁赋
  • 88a蜀道难
  • 88b蜀相
  • 88c长恨歌
  • 89a水调歌头_明月几时有
  • 89b声声慢_寻寻觅觅
  • 89c诉衷情_当年万里觅封侯
  • 89d破阵子_醉里挑灯看剑
  • 90高祖还乡
  • 医古文课文朗读-影片简介
  • 馨雨听书网 《菜根谭》播送高妙,妙处难于言传,须故意人在办公之余,沏一杯清茶,悄悄的品格,菜根会愈来愈香,心智会愈来愈高。细味此书,一则重温人类社会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,二来苏醒一会儿被货泉烧伤得昏头昏脑的脑子,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、待人处置事物的原则,学会鼠目寸光,学会达观人的糊口。  《菜根谭》的书契简练明隽,更是叫人含咀没有穷尽,它亦骈亦散,融经铸史,兼采雅俗。似语录,而有语录所没有的故意思;似随记,而有随记所不易及的整饬;似谴责,而有谴责所匮缺的亲切醒豁;且有雨余山色,夜静钟声,点染此间,其所言清霏有味,风月没有边际。  起初录过一版菜根谭,因为这本书版本浩繁,所以没有放到电驴同享。早先买到中华书店版中华典范随记系列,当然也另有印刷不精确,但算是是中华书店版了,就据此把原录音校订补充了一遍。与诸本纷歧样的地方,多依书店本为准,但书店版中有破句不精确之处,没辙,只能参照别的版本了。我懂得,这仍是是个很不精致的录音,期待崇高高贵之士校订吧.  《四书五经》是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这四部巨著的总称。据称他们道别出于初期孔教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、子思、孔子、孟子,所以称为《四子书》(也称《四子》),略称为《四书五经》。南宋光宗绍熙元年(1190年),当初南宋驰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《礼记》中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两篇拿进去零丁成书,和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为四书五经,并集合起作为一套经籍籍刊物刻问世。这位孔教大学者感觉“先读《大学》,以定其范围;次读《论语》,以定其底子;次读《孟子》,以观其发越;次读《中庸》,以求古人之奥妙处”并曾说“《四子》,《六经》之台阶”(《朱子语类》)朱熹著《四书五经章句集注》,具有划时代意义。汉唐是《五经》时代,宋后是《四书五经》时代。
  • 影片评论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
    联系我们 |  留言求书 |  网站地图 |  百度地图 |  谷歌地图 |  RSS订阅 

    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,一经发现,即作删除!本站所收录作品、社区话题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

    Copyright @2006-2020 xytingsh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页面执行时间: 0.254719秒